绿色环保创新,引领精彩未来!
电子邮箱:environment@longdan-ep.cn

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收效,多地出台奖补政策

发布时间:2025-07-19阅读量:0

8

         我国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收到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国有海水淡化工程158个,沿海省市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为沿海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提供可靠水源保障。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18日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有海水淡化工程158个,工程规模285.6万吨/日,比2023年增加了33.3万吨/日。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36亿吨,比2023年增加29.57亿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年海水冷却用水量超过百亿吨。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为沿海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提供可靠水源保障;天津、河北、山东、福建等地开展海水提溴、提钾工艺技术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探索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2024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节约用水条例》提出“沿海地区应当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沿海或者海岛淡水资源短缺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项目应当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具备条件的,可以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新增供水以及应急备用水源。”“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状况,将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的水价在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同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施加强海岛海水淡化利用的政策文件,推动加快补齐海岛供水短板。海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2024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等指导意见和重点企业名录。

       《报告》介绍,全国海水淡化产水以工业用水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另有少部分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个别沿海缺水城市。2024年,天津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烟台龙口裕龙岛海水淡化项目、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海水淡化项目等一批大型工程建成投产,为沿海石化、核电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

      《报告》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设备也正在为南极秦岭站提供淡水安全保障。南极秦岭站是我国2024年2月7日开站的第五个常年科考站,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水淡化水将成为科考站最核心的生活用水来源。根据秦岭站站内规划、用水特点,并充分考虑南极环境因素,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海水淡化设备总体设计和供水系统研发。该套设备设计规模为2×20吨/日。

      《报告》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141个,工程规模1948992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68.25%;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18个,工程规模90053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31.54%;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1个,工程规模6000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0.21%。目前,辽宁省、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沿海省(区、市)将海水利用列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海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天津市、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海南省有关节水产业、水效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海洋经济等实施方案、管理条例或实施意见中。

         此外,为鼓励海水淡化利用,多地还出台了奖补政策。如《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提出将对符合条件的海岛海水淡化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在本市建设的符合条件的非海岛海水淡化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10%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联系邮箱

protect@longdan-ep.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